黃淮海夏玉米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當前,黃淮海地區冬小麥由南向北陸續收獲,夏玉米播種即將一對一展開。入夏以來,黃淮海地區雨水較往年偏少,大部分地區土壤墑情不足,不利于夏玉米播種和出苗。根據當前氣候特點和夏玉米生產形勢,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究提出了黃淮海夏玉米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科學選擇優良品種。黃淮南部地區,酌情選用耐高溫品種。籽粒直收地區,選用熟期相對較早、抗倒性好、籽粒脫水快的品種。青貯玉米選用生育期適宜、優質專用品種或糧飼通用型品種。鮮食玉米選用豐產穩產、抗病抗逆的優質品種。
(二)合理確定種植密度。小麥收獲后及時搶播。黃淮海中南部爭取在6月15日前、北部在6月20日前完成播種。根據品種特性、生產條件等確定適宜種植密度。籽粒玉米一般畝保苗4500株左右,耐密品種和高產田可適當提高密度。青貯玉米一般畝保苗5000株左右,鮮食玉米一般畝保苗3000—3500株。
(三)加強肥水運籌管理。按照用好地表水、澆好關鍵水的原則,播種前后可根據天氣和土壤墑情,酌情造墑或者澆好“蒙頭水”,有條件的地方推廣應用測墑節灌、噴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前茬小麥秸稈還田地塊以施氮肥為主,配合一定數量的鉀肥,補施適量微肥。其中,1/3氮肥和全部鉀肥、微肥在播種時進行側深施,其余2/3氮肥于小喇叭口期前后機械開溝側深施(深10厘米左右),提高肥效;花粒期可根據植株長勢和需求適量補施氮肥。
(四)加強監測預警防病蟲。選用抗病蟲玉米品種及高質量包衣種子基礎上,加強病蟲害動態監測和預報預警,采用生物綠色防控技術(利用天敵、殺蟲燈等),推進設備化統防統治。當前,要特別做好草地貪夜蛾監測預報,及時進行成蟲誘殺和幼蟲防治。用藥參考《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用藥有關工作的通知》(農辦農﹝2019﹞13號)??紤]到草地貪夜蛾晝伏夜出、隱蔽取食危害特性,要在清晨或者傍晚用藥;注意噴施玉米心葉、穗部和葉片正反面。
(五)適時晚收提產量。對于籽粒玉米,在不影響下茬小麥播期情況下,根據籽粒灌漿進程和籽粒乳線情況適期晚收,進一步提高玉米產量。收獲時盡量使用機械收獲,減少勞動力投入。收獲后,及時晾曬或烘干,以防霉變,保證品質。鮮食玉米一般在授粉后20天左右進入適采期。專用青貯玉米收獲期為乳熟末期至蠟熟初期,以籽粒乳線位置作為判別標準,乳線處于1/2至2/3時收獲,收獲后及時進行青貯加工。